深度剖析
-
埃及氣候大會十五日復盤
損失與損害資金機制意義不容低估。“這次產出的是一個碗,把碗擺在桌上本身就是有標志性的,以后氣候問題將由減緩和適應‘硬幣兩面’,加上損失與損害,變為‘三條腿’。” 發達國家在損失損害基金上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二分法存有不滿。“發達國家既然避不開責任了,從談判技巧的角度,更好的辦法就是拉著更大的國家一起下水,那么我分擔的責任就少了。” COP27的注冊參與者中有六百多人來自化石燃料公司或與化石燃料有關,人數超過受氣候影響最嚴重的10個國家的代表人數總和。2023年COP28將在迪拜舉辦,阿聯酋本身就是化石能源產出大國,這讓諸多人士為COP28的議程和走向捏一把汗。 -
氣候大會可守住“基本線”,但并非應對氣候危機的終極方案
相比上一屆格拉斯哥氣候大會,本屆氣候大會只能說守住了“基本線”沒有退步而已。畢竟在逐步淘汰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在內的化石能源目標上,以及進一步提振減排雄心和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的表述上,本次氣候大會還沒能做出實質性的進展。 當氣候談判裹挾了太多的政治、經濟利益博弈后,可能會帶來更多虛假解決方案的出現——貌似是解決方案但其實存在各種漏洞,這將會極大延遲氣候問題的真正解決。 氣候談判進程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各國在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轉型等議程上,分別有著各自的內驅力和動力,這無疑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好消息。 -
COP27終設損失和損害基金,但其他氣候問題進展有限
損失和損害基金還只是一個機構的設置,相比之下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基金當中注資,才能真正有錢、有資源幫助受到氣候損失損害影響的國家。 COP27上其他問題進展有限,例如氣候減緩、氣候行動力度等。“氣候資金、氣候適應,還有各國能源轉型等這些問題,在本次會議達成的決議都沒有在格拉斯哥會議的基礎上有大幅度的提升。” -
聯合國計劃斥巨資,向全人類提供氣候預警丨COP27日志
沙姆沙伊赫適應議程是第一個集結國家和非國家行動者的綜合性全球計劃,概述了30項適應成果,主要包括糧食和農業、水與自然、沿海和海洋、人類住區和基礎設施,以及規劃和融資五個方面的解決方案,以解決適應差距并在2030年之前實現一個有彈性的世界。 古特雷斯倡議,在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資31億美元,相當于向地球上的每個人提供每年50美分的費用,用于災害風險評估、發展災害監測和預警服務、提高國家和社區響應能力以及早期預警的傳播。 -
埃及沙姆沙伊赫氣候大會:倒退不可接受
過去50年全球環境方面已經提出了一百多個全球目標,但是其中只有10%得到了實現,有90%的目標落空。“我們希望氣候變化能成為那10%,而不是那90%。” 作為一場舉辦在非洲和發展中國家的締約方大會,發展中國家頗為關切的損失損害、氣候適應、資金問題成為COP27的三大關鍵議題。 “COP27是一個機會,意味著在世界危機四伏的新常態下,重新開展全球氣候合作和行動依舊可能,能為接下來關鍵的十年注入動力。” -
COP27開幕:“損失損害”首列議程,誰為氣候災難埋單?
富裕國家是否向脆弱國家提供氣候賠償的“損失損害”問題首次列入議程。COP27主席Sameh Shoukry表示,這為處理損失損害的資金問題,在制度上“創造了穩定的空間討論”。 “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1.5度控溫目標。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當前的行動是短視的,只能延緩氣候災難。”
專家訪談
-
專訪世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斯特恩:世界需要新的氣候融資模式
我們需要一個多元互補的資金模式,它們有著不同的來源、有著明確的目標,不像1000億美元的承諾模糊不清。 損失和損害已經在COP中討論了很長時間,我認為明確它的含義非常重要。 如果要為特定國家制定特定的賠償方案,一定不會被接受,需要找到一條更可行的道路來獲取資金,解決這個問題。 -
專訪美氣候變化原特使潘興:損失損害5-10年才有實質進展
我們知道如何投資新能源公司,知道如何投資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我們可以(評估)這些行業的風險和收益,所以會方便融資。但在海岸保護、預防洪水、預防山火這些領域,我們還不太清楚如何投資,這就是現在國際談判中的焦點所在。 今年(2022年)只是損失和損害(列為正式議程)的第一年,參照之前我們對一些議題的討論,可能5-10年才會有實質性進展,當然我們不能再等十年之久,希望能盡快取得突破。 我們能否加強合作?如果做到了,將會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如果做不到,解決不了氣候問題,將會有更多人喪生,會造成更多的損失和損害。我想我們能夠做到,盡管有些難。